欢迎来到北京般若堂藏经馆!   您好! [请登录] [免费注册]

本周热卖

浏览历史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文史字画 >> 文史收藏 >>
二十四史足本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宣纸24函240册16开本
 
   
查看大图

二十四史足本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宣纸24函240册16开本

《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采用宋代典籍的尺寸和宋代典籍的版式,旨在完美呈现中华典籍之美。成书全部采用宋代手工形式装订,下捻线装,不易破散,纸质轻柔,便于翻阅,庄重典雅,尽显“天下第一史书”的尊贵。封面则采用真丝绫面,绢签铺底,上拓洒金宣纸。全部手工装订,尊显当年皇家藏书的气派,并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

  • 商品编号:G57220EB073FB8
  • 货  号:G57220EB073FB8
  • 品  牌:宗教文化
  • 市场价: ¥78000.00
  • 销售价: ¥55000.00
  • 节省: ¥23000.00
购买数量:
  (库存2)
app hook

书名: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

作者:李翰文主编
出版社:黄山书社
出版时间:2013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
册数开本:24函240册 8开宣纸线装
书号ISBN7807074884
定价128000元
编辑推荐
  《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采用宋代典籍的尺寸和宋代典籍的版式,旨在完美呈现中华典籍之美。成书全部采用宋代手工形式装订,下捻线装,不易破散,纸质轻柔,便于翻阅,庄重典雅,尽显“天下第一史书”的尊贵。封面则采用真丝绫面,绢签铺底,上拓洒金宣纸。全部手工装订,尊显当年皇家藏书的气派,并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毛佩琦亲笔签名,限量发行800套。
二十四史的缘起
    明朝时起将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、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元史》合称“二十一史”。清朝乾隆年间,《明史》行世,与“二十一史”合称“二十二史”。此后把《旧唐书》并入其中,合称“二十三史”。再后又把散佚的《旧五代史》依据《永乐大典》辑录整理成书,经乾隆皇帝钦定,与“二十三史”合称“二十四史”。其后,“二十四史”成为中华传统史学领域中的“正史”。
    中国古代史书的编写有多种体裁,“二十四史”采用的是纪传体。这种史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“本纪”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;“表”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;“书(汉以后改为“志”)”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;“世家”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;“列传”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。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,故为以后正史所沿用。唯一的足本手工宣纸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权威专家重刊点校本,全240册。
版本介绍
    通行武英殿本的遗憾在1936年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问世之前,清代乾隆皇帝“钦定”的《武英殿本二十四史》(简称“殿本”)即为清朝和民国两代研究中国历史最为通行的正史版本。但“殿本”的编纂者多为御用史官,他们往往为当朝帝王和时政左右,不仅避讳颇多,而且史实错讹亦不可计数;加之当时编修典籍、查核原文极为不易,编书时常以学者背忆为准,更增加了错误几率。所以,“殿本”的校勘不仅存在大量单字的错误和避讳,还存在段落颠倒、整段文字脱落丢失等错误,这些缺漏为后世遗害甚多。磨砺18载的绝世百衲本。
    鉴于“武英殿本”的种种缺陷,民国之初,著名国家大师张元济先生产生了“重校正史之愿”,发誓要汇集善本,重新校勘辑印一部古本全史,恢复中华正史原貌。他秉持“续古代文化之命,续民族文化之命”的强烈使命感,广泛搜求各史最佳善本。克服了社会动荡、战火纷飞、校勘辑录工作多次蒙受损失等重重困难。他于当年涵芬楼附近,设立编校中心。张元济先生为确保版本无失,甚至字字精心校勘,页页仔细修润。他为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所做《校勘记》就达百余册。他还亲自选定纸张、监督印刷、事事亲力亲为,前后历时18个寒暑,至1936年,著作方与国人最终见面。百衲本,顾名思义即如僧侣补缀很多的衣服一样,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修补合成一部完整的书,称为百衲本。
    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首先选用历朝历代最为优秀的版本为工作底本,然后再将各种流传的版本加以参校,核准确有残缺随即补入。如此宏大之工程,堪称“前无古人,功泽后世”。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选用的都是时间最为古远的善本。张元济先生搜罗汇集了珍贵的宋刻善本史书15种、元刻善本史书6种、明清初刻史书3种。如《史记》选用宋庆元黄善夫家塾本;《汉书》选用宋景祐刻本;《晋书》则以几种宋刻本配齐;南北朝七史均用宋眉山七史本;《隋书》和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用元大德刻本;《旧唐书》用宋绍兴刻本;《新唐书》用宋嘉祐刻本;《旧五代史》世无传本,用清人自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的本子;《新五代史》用宋庆元刻本,宋、辽、金三史均用元至正刻本,系初刻本;《元史》用明洪武刻本;《明史》用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。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为史学界公认的“中国最佳全本正史”,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、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。新版本的缔造者张元济(1867.10.25—1959.8.14)中国近代出版家、版本目录学家、图书馆学家、藏书家。字筱斋,号菊生。浙江海盐人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)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改刑部贵州司主事、总理各国事务御刁章京。1898年因参与戊戌维新运动而被革职,以后去上海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。1901年投资商务印书馆,任编译所长、经理、监理,1926年后任董事长。建国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,当选全国人大代表,任上海文史馆馆长。张元济出生于藏书世家。其六世祖张宗松等即以涉园藏书闻名,后递传至道光年间,所藏因战乱散佚。张元济自青年时就有“继承先世遗业之志”。经多年寻访,共搜集到原涉园藏书和刻书104种。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时,为了保存、流传祖国的文化遗产和编译工作的需要,不遗余力多方访求图书。1906年起陆续收入大批古籍,建立了藏书室,1908年命名为涵芬楼,1926年又扩充收藏建成东方图书馆,涵芬楼仍作为其善本书库单独存在。1932年“一·二八”战役中该馆遭日军轰炸,除另藏于他处的精本500多种得以幸免外,其余全部被毁。张元济精于目录、版本和校勘之学,他主编影印的《百衲本二十四史》、《续古逸丛书》等都经过精心选择,详细校勘,所写题跋细密详实。有不少独到的见解,出版有《校史随笔》(1938)、《涉园序跋集录》(1957)。所编书目出版的有《宝礼堂宋本书录》(1939)、《涵芬楼烬余书录》(1951)。
再造传世善本
    保值的手工宣纸 宣纸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文化传播形式。我国宋代用宣纸刊印的典籍至今保存完好。所以,在中国素有“纸寿千年”之说。安徽泾县的手工宣纸更是其中的上之品,宣纸之名亦为泾县古称宣州而得名。《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》全部选用我国最著名的宣纸原产地—安徽泾县的极品手工宣纸。这种特供极品宣,具有质地坚韧柔软、着墨吸墨力强、印刷网点精细清晰、色泽洁白均匀、防虫蛀防老化等特点,被国家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定为中华善本再造工程的特用宣纸。再现宋版的中华典籍之美。
  《重刊点校百衲本二十四史》采用宋代典籍的尺寸和宋代典籍的版式,旨在完美呈现中华典籍之美。成书全部采用宋代手工形式装订,下捻线装,不易破散,纸质轻柔,便于翻阅,庄重典雅,尽显“天下第一史书”的尊贵。封面则采用真丝绫面,绢签铺底,上拓洒金宣纸。全部手工装订,尊显当年皇家藏书的气派。
如果您对本商品有什么评价或经验,欢迎分享!

发表评论

标题:
*评论内容:
联系方式: (可以是电话、email、qq等).
*验证码:   看不清楚?换个图片

友情链接

联系电话

关闭
  • 乾隆大藏经
  • 四库全书
  • 线装藏经
  • 龙藏经
乾隆大藏经
四库全书
线装藏经
龙藏经